公告版位
提醒︰因備份部落格,本站文章【延伸閱讀】部分連結,將導向【bluefox1112.wordpress.com】。
- Oct 26 Wed 2005 11:38
◎卿卿莫忘冷添衣
- Oct 25 Tue 2005 00:22
◎博物館之旅(14):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
7/22採訪位於台北縣鶯歌鎮的陶瓷博物館,這也是台灣第一座縣立陶瓷主題博物館。
開館之初,陶博館曾多次邀請國際陶藝界知名美術館、博物館館長與藝術家來訪,當時就有人讚美陶博館是「台灣最美的博物館」。
事實上,由知名建築師簡學義所設計的館本體,的確也讓陶博館連獲2000年遠東建築獎與2001年台灣建築獎肯定,而深受各界矚目。
- Oct 24 Mon 2005 07:55
◎博物館之旅(13):中正航空科學館
無論古今中外,「飛行」始終是人類共同的夢想。最為大眾熟悉的例子,非日本動畫大師宮崎峻莫屬。
宮崎峻所執導或監製的動畫作品,從早期的《魔女宅急便》、《天空之城》、《紅豬》,到最近的《霍爾的移動城堡》,幾乎都少不了「飛行」這個主題;而在現實生活中,人類為了追尋夢想、便利生活,也充分發揮勇氣與智慧,終於造就了偉大的現代航空事業。
7/17採訪位於大園的中正航空科學館。右圖是航科館內由專業人員所製作的1:1比例萊特機,目前這架模型飛機正懸吊於館內大廳正上方,彷彿在告訴我們,即將進入一個不可思議的飛行世界。
- Oct 22 Sat 2005 11:13
◎慢工細活「蘑菇說」
- Oct 21 Fri 2005 00:39
◎博物館之旅(12):大黑松小倆口牛軋糖博物館
憶兒時,每逢過年前,爸媽總不忘帶酥心糖到大黑松小倆口門市買些娃娃酥、牛軋糖應景。
及至年齡漸長,身為家中長女的我,接下辦年貨這項任務後,也始終未曾遺漏這一項甜蜜的「儀式」;如果說酥心糖是吃大黑松小倆口的「娃娃酥」、「牛軋糖」長大的,還真是一點兒也不為過呢!
7/15採訪的是我童年零嘴的故鄉──大黑松小倆口牛軋糖博物館。
- Oct 20 Thu 2005 07:47
◎博物館之旅(11):泰山鄉娃娃產業文化館
無論時代如何變遷,「洋娃娃」始終是許多人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知心伴侶。
還記得往昔那個「客廳即工廠」的年代,小小年紀的酥心糖,總會在寫完功課後,幫媽媽做外銷用的「塑膠花」,日積月累攢下來的零用錢,我曾先後買過一個塑膠娃娃,以及一個粉紅芭比;直到現在,她們依然好好被酥心糖珍藏著,因為她們所代表的,是一段令人回味的童年記憶。
對孩子來說,洋娃娃固然是一種情感與認同的投射,但隨著娃娃製作技術的進步,「享受為娃娃變裝的樂趣」,更成了吸引人們的重要因素,所以繼芭比、珍妮娃娃(Jenny)後,又有布萊絲(Blythe)、SD(Super Dollfie)等陸續進駐市場,不僅成為小朋友的生活伴侶,也讓收藏級玩家愛不釋手。
不過,若要說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洋娃娃,應該還是非芭比娃娃莫屬了。事實上,泰山鄉曾是這個美系娃娃的台灣故鄉呢!
7/10前往泰山鄉,採訪娃娃產業文化館。
1964年開始製造芭比的「美寧」,是一間屬於中美合資的工廠,它曾有過一段光榮歲月,可惜好景不常,在全球化趨勢影響下,經濟結構重新洗牌,傳統產業紛紛外移,美寧工廠基於人力成本的考量,亦於1987年的極盛期毅然宣布解散。
7/10前往泰山鄉,採訪娃娃產業文化館。
1964年開始製造芭比的「美寧」,是一間屬於中美合資的工廠,它曾有過一段光榮歲月,可惜好景不常,在全球化趨勢影響下,經濟結構重新洗牌,傳統產業紛紛外移,美寧工廠基於人力成本的考量,亦於1987年的極盛期毅然宣布解散。
當時,工廠的解散,不僅讓許多家庭面臨失業問題,員工的離去,也讓原本熙來攘往的泰山鄉街道漸趨沉寂。
- Oct 19 Wed 2005 10:35
◎從IKEA的Rooms Ideas開始
昨天在網路上查資料時,無意間發現IKEA有一個好玩的家具布置網站IKEA Style Lab(連結已失效),你可以選擇一個空房間,從地板、牆壁的顏色開始,線上挑選喜歡的家具、生活雜貨,為自己布置一個舒適的臥室
。
我也布置了一個自然風臥室,見左圖,從床、衣櫥到床頭櫃都是木製家具,雖然是個簡單的Flash遊戲,但還滿好玩的,大家有興趣不妨上去試試看,說不定從IKEA這個「Rooms Ideas」開始,可以激發出許多家居布置的靈感喔!
- Oct 16 Sun 2005 20:45
◎歡迎光臨MSN Spaces上空
昨天是《天使酥心糖的生活滋味》成立「半周年」紀念,我是從2005.4.15開始寫網誌的,目前共有78則,平均每個月13則,其實「產能」不算太高,尤其是跟一些網誌高手比起來,我的網誌內容離「豐富」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,儘管目前可以摘錄一小部分博物館採訪稿放在網誌上,不過,這畢竟只是暫時的「後勤補給」,之後能放些什麼在網誌上,我還得仔細想想。
這幾天持續進行「大改版」工作,現在終於完成了。右圖是我以昨天在日本網站上找到的「黑貓時計」做成的.gif圖檔,也是改版後增加的網誌小玩意之一,很可愛吧!
這次的10月大改版,有朋友已經發現了,不過,大多數的朋友總是來去匆匆,似乎並未發現,但兩、三天來,每天改一部分,除了希望網誌版面更美觀、更容易閱讀外,其實也有不少收穫──
- Oct 15 Sat 2005 00:15
◎博物館之旅(10):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
6/22採訪位於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。
兒時記憶中的八里,是一個沒有現代化建築的鄉鎮,大家總是在淡水碼頭搭渡輪到八里後,又原船回到淡水。自從十三行博物館成立後,這兒有了全新風貌。
位於八里鄉河海交接處的十三行博物館,一側是台灣海峽,以及淡水河口天然潟湖挖子尾自然生態保留區,另一側為觀音山與國家重要文化資產一級古蹟大坌坑遺址,東北方鄰八里污水處理廠,西南方則面對台北港。
這座原始構想來自於「考古發掘」與「先民乘船渡海來台」概念的博物館,是由建築師孫德鴻所設計,造型獨特的它,曾獲2002年台灣建築獎首獎、2003年遠東建築獎首獎,不但是八里新地標,更是鄉民心中的驕傲。
曾獲兩項建築首獎殊榮的十三行博物館,在獨特的建築本體背後,隱藏了哪些不為人知的意涵呢?
- Oct 14 Fri 2005 07:57
◎博物館之旅(9):琉園水晶博物館
6/19採訪琉園水晶博物館,車子行經大愛電視台,和朋友找了一會兒路,沒多久,就看到一個醒目的紅底白字招牌,寫著「琉園水晶博物館」。
接著,一棟有著寬廣庭園、扶疏花木,以及透明玻璃落地窗的兩層樓式建築映入眼簾,這就是於1999年9月9日9點9分開幕的「琉園水晶博物館」,它也是華人地區第一座以玻璃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。
回溯過往,一只來自法國的玻璃紙鎮,是開啟王俠軍探索中國玻璃藝術世界的夢想之鑰。
於是,王俠軍在1987年遠赴美國底特律創意設計學院學習玻璃創作,第二年,首次將工作室玻璃藝術運動引進台灣,成立第一家玻璃工作室「琉璃工房」,開始傳授技藝、鼓勵創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