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告版位
提醒︰因備份部落格,本站文章【延伸閱讀】部分連結,將導向【bluefox1112.wordpress.com】。
- Nov 29 Tue 2005 13:19
◎羅塞蒂的輓詩溯源
剛剛去探望Jennice,看到她最新的一則網誌放的是徐志摩的「歌」,我有一本多年前買的《泛論英國文學》(水牛出版社),裡面討論英詩的部分,正好也提到了這首輓詩,原作者其實是英國女詩人克莉絲汀娜.羅塞蒂(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)。
- Nov 27 Sun 2005 11:36
◎香積廚國際精緻餐飲(Vege)
↑暖暖陽光灑落香積廚,2樓
11/26,秋陽和煦,和Sunny、Yvonne相約至位於大直的「香積廚」共進午餐。
香積廚共2層樓,Sunny前幾天就訂位了,我們的位子在2樓窗邊,用餐時,陽光不時透過大玻璃窗灑在餐桌上,讓每道上桌的餐點更顯美味。
- Nov 23 Wed 2005 09:41
◎皴的聯想
↑片刻的靜止(水墨/孤江寒月作)
昨天在江小月(孤江寒月)家,看到他最近網誌上放的水墨和詩文作品──片刻的靜止,沒想到他每週除了要寫一大堆「A4紙、APA格式、1.5倍行高、每份寫10幾頁」的報告外,還能抽出時間寫詩畫畫,真是個有才華的乖小孩....^^
我以前最喜歡玩「狹文詩」的文字遊戲,就是按照主人的規定(包括主題、格式、平仄等),依樣畫葫蘆寫一首詩文,舉例來說,之前有朋友以「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間」為首字,要求大家寫詩「交作業」,只好搜索枯腸,寫了如下作品交差──
- Nov 21 Mon 2005 16:21
◎希望在明天(6):一個人的希望
❤
春天初綻的新綠,是萌芽的愛情;
夏天滿眼的青翠,是熱戀的愛情;
秋天風中的黃葉,是想念的愛情;
冬天孤單的枝椏,是期待下一個春日的愛情....
❤
天使城堡在11/18由「公爵」升「傳說」,11/21升106級,
可愛的法師帶著可愛的「寵」(比翼鴛鴦),
踽踽獨行,踏遍希爾特世界每個角落。
- Nov 18 Fri 2005 11:47
◎哈利波特《火盃的考驗》首映會
昨晚(11/17)帶Alex去看哈利波特《火盃的考驗》首映,這是Alex升上五年級後,我們第一次見面。
我曾經是小Alex多年的「褓姆」、「伴讀」、「家庭教師」,從他還在媽媽肚子裡,就跟他結下了不解之緣。長高了,又戴著近視眼鏡的Alex,乍看起來還真有點像小丹(演哈利波特的小演員丹尼爾傑柯伯雷德克里夫)呢!^^
首映會是晚上8:00,地點在微風廣場的國賓影城,貴賓券則是電影公司給媒體記者的公關票。
- Nov 16 Wed 2005 00:06
◎博物館之旅(26):台北故事館
9/21採訪台北故事館。
這裡原本是博物館採訪之旅的終點站,但過一陣子還要加上尚未開館的「台灣故事館」。
無論是「台灣」還是「台北」,總有說不完的美麗故事,不是嗎?
還記得十多年前,每次到台北市立美術館看展,總會被一旁造型如童話屋的「美術家聯誼中心」吸引,在得知裡面設有咖啡座後,便找了機會和同學去喝下午茶,當時屋裡濃濃的藝文氣息,還曾讓我留下深刻印象。
- Nov 16 Wed 2005 00:05
◎博物館之旅(25):國立傳統藝術中心
9/16採訪國立傳統藝術中心。
初見傳藝中心讓人驚豔,不只是它的開闊與規劃,更在於眼前河岸風光與仿傳統式建築結合而成的美景,彷彿渾然天成。
即使在非假日到訪,傳藝中心仍然遊人如織。
事實上,其中有不少遊客、攝影愛好者,是慕名前來欣賞傳藝中心建築之美的,因為,完整表現出「宜蘭厝」精神的傳藝中心傳習所區,曾榮獲2001年遠東建築獎的台灣建築佳作獎。
- Nov 16 Wed 2005 00:03
◎博物館之旅(24):七星柴魚博物館
9/15採訪七星柴魚博物館。
曾走訪過不少博物館、美術館,其中不乏得過建築獎榮譽者,也有以古蹟再生、承載悠久歷史者,但是,博物館就位於美麗的月牙形海灣畔,還真是少見。
花蓮的「七星柴魚博物館」,正是這樣一座特別的博物館。
七星柴魚博物館座落在新城鄉最重要的觀光資源──七星潭風景區中,七星潭曾在2002年捕獲大量曼波魚,從此一躍成為「曼波魚的故鄉」。
- Nov 16 Wed 2005 00:02
◎博物館之旅(23):白米社區木屐博物館
9/15採訪木屐博物館。
第一次聽到「木屐博物館」,是還在企劃階段時,出版社經理特別指名,希望將白米社區的木屐館收進採訪名單中的,當時還因「木屐」二字,心想這應該是一家風格傳統、古色古香的博物館。
雖然出發前先查過資料,但對即將前往的目的地輪廓仍感模糊,直到抵達白米社區,專案經理穿著木屐「ㄎㄧ ㄎㄛ ㄎㄧ ㄎㄛ」的出來招呼,才發現這座開放式社區生態博物館的與眾不同。
- Nov 15 Tue 2005 07:55
◎博物館之旅(22):廣興紙寮
9/3採訪廣興紙寮。與印刷術、火藥、指南針並稱中國古代「四大發明」的造紙術,一直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發明。
說到造紙,不能不提台灣高級手工紙製造重鎮──南投埔里;而提到埔里,也就不能不介紹「廣興紙寮」。
造紙需要好水,得天獨厚的埔里正好擁有純淨水質,因此在日本人於1935年設置第一家紙廠後,埔里遂成造紙重鎮,極盛期約有50家手工造紙廠聚集於此,但隨傳統造紙業沒落,造紙廠也紛紛另謀出路。
其中前身為「廣興紙加工所」,於1969年更名的廣興紙寮,在努力革新的同時,也有計畫的研發具埔里特色的手工紙。
1994年,廣興紙寮成功研發出以茭白筍殼、檳榔樹幹為主要原料的「惜福宣」與「逢春宣」手工新紙,而在由第二代接手後,更嘗試轉型,將傳統產業結合觀光事業,開放遊客參觀手工紙製作過程與體驗教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