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怎麼「跳房子」嗎?(攝於國立台灣美術館

 
 
難得感冒,向來記憶力不差的我,看診時,先是一轉身就忘了剛領到的號碼牌放到哪去,接著,領藥時又忘記掛號時費用已繳,加上咳嗽、噴嚏不斷,腦袋完全不管用,天氣漸涼,大家多保重。
 
10月20日午後,在核果美食工房用完午餐,我們沿著綠園道散步到國立台灣美術館(簡稱國美館)。
 
2年前,曾有機會採訪全台灣29座博物館、美術館,不過畢竟是在工作,跟這次走進國美館的心情完全不同。
 
離開國美館前,在夕陽西下的空橋,看見地上類似「跳房子」的圖形,想也不想就拍了下來,這是國美館相簿裡,我最喜歡的照片。
 
還記得小時候「跳房子」的遊戲嗎?有點印象,但是記不太全,於是上網找了些資料,一起來重溫舊夢吧──
 

最經典的跳房子圖案(取材自維基百科


的玩法

【畫房子】
1.材料:粉筆、扁平小石塊。
2.用粉筆在地面上畫「房子」,房子裡的格子組合可自由設計,再由近至遠依序寫上數字,最後一格是「天堂」。
3.在距離第1格適當位置處,畫一條線做為起跳點。
4.大家猜拳排定跳的順序。
 

【玩 法】
玩法(一)
1.站在起跳處,將小石塊設法丟進數字1的格子裡,丟進就可開始跳。小石塊必須丟進方格裡才有資格起跳。
2.單腳跳進數字2的格子,然後依格子數一直單腳跳到最後的「天堂」。
   跳的過程中腳不可落地,一落地就不能再跳,只能等下一輪。
   途中如經過併排橫列的格子以及天堂時,可雙腳著地休息。
3.以單腳跳方式由「天堂」再依序往回跳。
4.跳回格子2時,彎身檢起格子1中的小石塊,接著再依序跳回起點。
5.接著再將小石塊丟向數字2的格子裡,丟進了就反覆第一次的動作,
   若沒丟準或是犯規就換下一個人玩,以此類推,從近及遠,依次向前。
6.已經被丟了石子的那格 (包括自己和他人),玩家跳時必須避開,例如石子在格子2,玩家就依1→3→4的順序跳。
7.如石塊或腳不小心越界或壓在線上,就算犯規,必須停跳,讓給下一個人,等輪到自己,再從犯規的格子繼續跳。
8.等全部格子跳完後,就有權利蓋房子。方法是背向把碎片擲入任何一個空格內,該房子即屬於自己,
   寫上自己的名字或代號後,其他的人在跳躍前進時就須跳過此格,不可落腳在你的房子內,
   但是家的主人卻可兩腳並立。
9.全部房子都被蓋完後,擁有最多間房子的人就算大贏家。
 
玩法(二)
1.和第1種玩法大致類似,只是必須單腳踢著石塊前進。
2.先把石塊擲向第一格,然後單腳把它踢入第2格,緊接著單腳跟進,再把石塊踢入第3格內,如此繼續直到犯規為止。

【由 來】
跳房子又稱「跳格子」或「跳飛機」,是一種兒童遊戲,玩家在地面畫定的圖上跳動。地上的圖形通常為雙翼式飛機的形狀,有些地方則是畫成房子的形狀,遊戲因而得名。
 
跳房子於1950年代至1980年代相當普遍,在有些兒童遊樂場、公園和小學操場等都會有跳房子的位置。有時就算在一塊空地上,只要有一根粉筆或樹枝,小朋友也會在地上畫起跳房子的9個格,然後一起玩。隨著時代變遷,跳房子已式微。
 
【參考資料】跳房子維基百科

其實,除了跳房子,小時候我也是躲避球、跳橡皮筋和過五關的高手,尤其是躲避球,遊戲結束,我往往是內場唯一「倖存者」,所以每回班際躲避球賽總有我一份呢!
 
哈,喜歡回憶往日美好時光的我,又在「好女重提當年勇」啦....:p
 
本來主題是國美館,但還是想為這張跳房子的照片留下一些什麼,於是,不知不覺間,寫了這麼一篇不一樣的遊記。
 
其他國美館和綠園道的照片看這裡.... 
 
 
 
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使酥心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